气候变化

《公众气候行动手册》3.0版发布 推动消费者与企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

4月18日,野生救援、商道纵横在北京彼落公园共同发布《公众气候行动手册》3.0版,来自政府、高校、NGO、企业和媒体的40多位代表参加了发布会。《公众气候行动手册》3.0版旨在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塑行动的关联,推动消费者和企业携手减少塑料全生命周期产生的碳排放

气候变化 消费者 气候 应对气候 碳预算 2025-04-19 19:59  11

中国环境记协联合武碳院成立应对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

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(下称“环境记协”)日前联合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(下称“武碳院”)在湖北省武汉市成立“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应对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”。专委会将立足双方在环境传播与低碳技术研究领域的核心优势,着力打造集政策宣导、技术支撑、国际交流等于一体的联

气候变化 气候 记协 应对气候 组织气候 2025-04-19 12:04  13

地球已经进入燃烧模式了?

圣迭戈市(San Diego)位于加利福尼亚州(以下简称“加州”)的最南端,是公认的全美国气候最宜人的城市。2025年1月中旬的某一天,我从圣迭戈市中心出发,沿着15号高速公路向北开了大约30公里,来到了一个名为斯克里普斯农场(Scripps Ranch)的高

加州 地球 气候变化 雪松 火积云 2025-04-17 02:12  10

阳光机械平菇层播

在平菇的生长过程中,环境条件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。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因素都需要进行严格控制。然而,阳光机械平菇层播往往暴露在自然环境中,容易受到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,导致产量不稳定。

机械 气候变化 平菇 技术培训 机械平菇 2025-04-17 15:18  12

聊碳团队邀你加盟啦!

5分钟聊碳工作室是创立于2020年的专业低碳科普团队,由气候变化领域多名专家(包括多位IPCC作者)和青年杰出学者组成,以“让天下没有难懂的低碳科学”为目标。2021年3月受邀入驻人民日报人民号客户端,当日发布创刊作品《啥是碳中和》,获封面推荐,单日阅读量达4

人民日报 加盟 气候变化 低碳 ipcc 2025-04-12 09:52  12

老话说:三月怕十五,明日三月十五,到底怕什么,看老人咋分析

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,流传着许多与农历月份和日期相关的俗语和谚语,它们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智慧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。“老话说:三月怕十五”,便是这样一句富有深意的民间谚语。明日恰逢三月十五,我们不妨跟随老一辈人的脚步,一同探寻这句话背后隐藏的奥秘与智慧。

老人 气候变化 作物产量 向春 海洋环流 2025-04-11 16:32  11

ESG分析师,到底是怎样的职业?

这两年有个词在金融圈和职场话题里特别火——ESG。这三个字母代表环境(Environment)、社会(Social)和公司治理(Governance),简单来说就是衡量企业是否“做好事”的新标准。如果你刷到过企业发布的碳中和计划,或者听说过某家上市公司因为环保

esg 气候变化 分析师 esg分析师 lcci 2025-04-09 14:31  13

60年一遇?干旱谣言与农民的焦虑

今年春天,不少地方气温骤升,雨水稀少,农村地区迅速流传着“60年一遇大旱”的说法。这可急坏了农民朋友们,许多人为此寝食难安,担心辛苦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。我认识不少种地的老乡,这几天都在打听消息,焦虑之情溢于言表。这背后,是农民对气候变化的敏感,以及对粮食安全的

节水 气候变化 农民 粮食安全 干旱 2025-04-08 22:19  14

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| 保护珍稀动物需要大家共同行动

珍稀动物不仅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基石更是生态系统稳定的“生态工程师”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附录中有120多种原产于中国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》中列入了257种野生动物……它们的存续关系着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当前,全球1/4哺乳动物面临灭绝风险栖息地

气候变化 野生动物 珍稀动物 保护日 珍稀动物保护日 2025-04-06 17:43  9

海湿讯 | 气候变化对森林和农作物的影响网络研讨会4月11日将举行

气候变化通过改变温度、降水及极端事件频率,对农业和森林造成深远影响:农作物面临减产、病虫害加剧和适应成本上升;森林则遭遇物种迁移、生产力下降及生态服务退化。干旱、洪水和热浪等事件频发直接损害作物。温度升高促进杂草、害虫(如山松甲虫)和病原体扩散,加剧作物损失。

森林 研讨会 气候变化 气候 农作物 2025-04-07 11:59  12

气候变化对森林和农作物的影响网络研讨会将于4月11日举行

气候变化通过改变温度、降水及极端事件频率,对农业和森林造成深远影响:农作物面临减产、病虫害加剧和适应成本上升;森林则遭遇物种迁移、生产力下降及生态服务退化。干旱、洪水和热浪等事件频发直接损害作物。温度升高促进杂草、害虫(如山松甲虫)和病原体扩散,加剧作物损失。

森林 研讨会 气候变化 气候 农作物 2025-04-07 11:18  11

豌豆尖什么时候种植合适

豌豆尖什么时候种植合适,这一问题实则蕴含着对自然规律与农作物生长习性的深刻理解。豌豆尖,这一嫩绿的蔬菜精灵,对生长环境有着自己独特的要求。它偏爱凉爽的气候,既耐寒又畏热,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恰好在15至20摄氏度之间。因此,种植豌豆尖需巧妙地捕捉那四季更迭中的黄金

气候变化 严寒 豌豆尖 北方地区 霜冻 2025-04-06 10:40  9

“最怕三月初八晴”,今日三月初八,晴天为啥不好?早看早防备

在中国悠久的农耕文化中,节气与天气状况往往被视为预示未来年景的重要线索。老一辈的人们根据长期的观察和总结,形成了一系列与农时、天气相关的谚语和俗语,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安排。其中,“最怕三月初八晴”便是一则流传甚广的农谚,它蕴含了古人对农历三月初八这一天天气

气候变化 晴天 作物 农作物 农谚 2025-04-05 17:18  10

老话“不怕谷雨阴一天,就怕谷雨一天晴”,是啥意思?有啥预兆?

老话“不怕谷雨阴一天,就怕谷雨一天晴”,是中国民间流传甚广的一句农谚,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智慧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。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,在谷雨时节,人们并不担心天气阴沉一天,反而害怕的是谷雨这一天出现晴朗的天气。那么,这句话背后到底蕴含着怎样的预兆和智慧呢?让我

气候变化 庄稼 谷雨 农谚 土壤盐渍化 2025-04-05 16:52  13